10秒,一件鋁輪轂制成;
80秒,一臺發動機“智造”;
3分鐘,一床被芯誕生;
5分鐘,一臺挖掘機下線;
1小時,3.6萬瓶醬油灌裝;
……
岳麓山下、湘江之畔,長沙智能制造熱潮奔涌。
“智造”,讓傳統產業“老樹發新芽”。
2019年5月,以“智能化新一代工程機械”為主題的2019中國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辦。長沙的工程機械企業借助這一高端平臺,展現多年來在智能化升級上的成功實踐。
三一重工18號廠房,是亞洲最大的數字化工廠之一,一個小時可下線一臺泵車,打造了聞名世界的產品和品牌。在傳統生產模式下,一條生產線只能生產一個規格的產品,而這間廠房有8條柔性裝配線,可實現69種產品混裝柔性生產。這種對智能化生產的執著追求,讓三一重工在工程機械產業回暖時嘗到了甜頭。
截至目前,長沙市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達到667家,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和專項項目數量達到27個,位居全國前列。
“智造”,讓新興產業生機勃發。
從“長沙造”微小衛星到常用的手機電子配件;從科技含量極高的集成電路到互聯互通的“工業云”平臺服務……長沙在“三智一自主”(智能裝備、智能網聯汽車、智能終端、自主可控及信息安全)領域不斷發力,僅在湖南湘江新區,就集聚了人工智能產業重點關聯企業300多家,省級以上研發機構100多家。
正是在這片“智造”熱土上,催生了集越野道路測試區、高速公路測試區、鄉村道路測試區、城市道路測試區等為一體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。智能駕駛乘用車、商用車、公交車均能在這里開展測試業務。
媒體藝術之都
長沙,曾在中國古代文明發展史上串起一個個動人音符。約3000年前,鬼斧神工的四羊方尊,顯示了高超的鑄造工藝水平,被史學界稱為“臻于極致的青銅典范”;1400年前,長沙人李畋點燃煙花,將戰場上的火藥變為天空中的最美風景;1000余年前,兼具藝術和商業價值的長沙窯瓷器從銅官港口出發,由湘江入長江,經揚州、泉州等口岸,出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。
古今交錯、時空共融。千年后的長沙,回響著動人韻律。
自2017年起,長沙連續三年成功舉辦“一帶一路”青年創意與遺產論壇,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、互鑒共享、和諧共生,展現了長沙作為中國首座世界媒體藝術之都的使命與擔當。第二屆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宣布中國將持續舉辦“一帶一路”青年創意與遺產論壇,這是對長沙主動作為、創新創意的肯定和鞭策。
近年來,在新的歷史條件下,長沙主動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融入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堅持高點定位、奮力擔當作為,厘清了打造國家創新創意中心的目標定位,致力于成為承東啟西、通江達海、輻射海外的新增長極。榮獲世界“媒體藝術之都”稱號,正是長沙大力實施“創新引領、開放崛起”戰略的生動實踐。
放眼長沙,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風生水起,影視、出版、演藝等優勢產業煥發新生,創意煙花、數字視頻、創意設計、動漫游戲等新媒體藝術產業崛起。2018年,長沙市文化產業增加值接近1千億元大關,文化產業總產值近3000億元。
中國(馬欄山)媒體藝術集聚區,面積僅15.75平方公里,卻聚集了湖南廣電、中廣天擇等四家內容上市企業,未來,這里將不僅僅是造星工廠,還將成為無數創意青年的圓夢家園。(人民日報)